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智慧学习工场研究院组织召开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专家咨询论证视频会,中心组织专家以《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标准指引》为主要评价依据进行论证,围绕各学校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及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开展评估论证。其中,《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标准指引》是2019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保障、赋能学习主体、智能基础设施、开放融合生态等五个方面规定了智慧学习工场的总体架构及基本要求,标志着智慧学习工场的原型设计实现标准化突破。
经过方案汇报及展示、专家研讨与评价论证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上海商学院所建金融领域产教融合项目符合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标准,授予“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编码A-0203-HTC002,有效期为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
我校自2018年9月成为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首批本科试点高校以来,学校领导及教务处和实训中心都高度重视,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从实验室改造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支持。财务金融学院从深化机制创新,优化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创新要素,积极参与统一教育场景构建,与商务信息学院共建共享大数据教学资源,探索利用平台资源服务地方金融行业与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落地。
通过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建设,金融学专业初步构建了“产、学、研、赛、创”结合的“产教融合,学赛一体、研创融教”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深化一、二、三课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多种类型金课;以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依托,全方位拓展二课堂学生培养手段;以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提供的近百门课程为基础,延伸三课堂,实现教育教学的Co--op、教学内容的Co--op、教学过程的Co--op。
财务金融学院确立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与财务人才”为学院使命,金融学专业定位则是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频共振,培养“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所需的拥有良好职业操守,擅长产品设计、资产定价、资产配置、资产管理的技术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以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为契机,依托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整合课程资源,梳理制定融合金融科技、反洗钱、资产管理等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一个能力,两个基础”,即人文社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及适应与持续学习能力。
积极主动锻造师资队伍,通过“外引内培”,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缘、学历、职称、年龄的匹配;同时,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和教学科研训练,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沙龙活动;依托市级研究基地,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研Workshop,打造理论与实践俱佳、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师资团队。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借助理论学习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践平台的建设,完成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社会实践金课的申报和建设;借助金课出海,打造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全英语金融专业和全英语课程。
坚持开放办学,推动与国际高校合作的2+2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为培养符合上海城市定位的专业人才开辟新路径。
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是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设计,依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汉唐教育集团建设实施的基于金融学科专业集成和全要素场景的建构;是以金融学科专业为内容的智慧学习的全要素、全场景载体,具备以金融学习者能力为本位的成长流线和现场与虚拟教育融合的金融职业场景,提供金融智慧学习的基础机制;是具备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等属性的高等学校金融学科的内核平台。
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为支撑点,在“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机制框架之下,贯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办学方针,主动服务当地金融产业,协助合作院校将本专业建设纳入当地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搭建校内外政策、人力、资金、技术、环境等资源共享平台,把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成为服务地区经济和金融综合研判、战略谋划和风险管理,服务地区金融发展,推动地区金融学术交流和政策对话服务,最终实现区域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持续运转长效机制。
撰稿:李志刚
摄影:沈爱玲
审核:王小平
责编:唐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