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历史变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020-09-03
 

项目主要的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越发呈现长时段和大跨度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一是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大;二是用大历史观审视经济发展。本项目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运用量化历史的方法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结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结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变迁,包括经济建设公债规模如何、经济建设公债结构如何变迁及经济建设公债结构变迁特点;二是影响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因素;三是经济建设公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目前项目组已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一、关于史料的搜集工作

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目前已经赴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国家档案馆搜集到部分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公债以及财政的相关史料。搜集相关专著(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仅百余册,搜集论文500余篇。因为战前资料在项目负责人博士期间已经基本做到全面搜集,因此新搜集的史料主要集中在战时和战后。但是缺陷在于关于战时和战后经济建设用途的史料略显欠缺,项目负责人拟定于20208月赴台湾国史馆和中研院近史所搜集相关材料。

二、文献综述

目前,课题组通过研究已获得的史料,形成研究综述报告。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直接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尤其是其结构问题的成果较少,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债和经济建设的成果较多,其中部分研究涉及经济建设公债的有关内容,集中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基础性研究(如公债规模、债务整理、公债政策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的研究(如经济建设内容、建设资金来源、经济建设评价等)以及海外学者围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债的研究。

第一,已有的相关代表性成果,海内外学者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也正是本选题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学术出发点。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财政史研究甚于公债史研究,对公债史的描述性研究甚于具体债项的研究,片段化的研究甚于总体的研究,阶段性研究甚于长时段研究。

第二,直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研究成果不多,局限在讨论公债概貌和评价公债政策,仅在研究公债和经济建设问题时提及经济建设公债,很少探讨公债用途,更没有从公债结构角度的研究,这正是课题选题的意义之一。

第三,从研究路径变迁上看,早期研究主要是概论中国近代财政史、公债史。改革开放后,尽管研究视角仍然集中在宏观层面,但是围绕公债的研究逐渐具体,开始关注公债发行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和博弈、公债发行的成本、内外债政策的评价等。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深入研究的方向和空间。

第四,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战前10年,对于战时和战后公债的研究很少,关于全面研究整个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建设公债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能够扩展研究的方面非常多。

三、项目研究框架的确定

课题的框架主要表现为“一个出发点、一个基础、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即以概念辨析为基本出发点,在框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规模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建设公债结构这个核心,从经济建设公债结构变迁的特点、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经济影响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框架的构建,为课题的纵向、横向容量开拓了足够大的突破空间。

第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概念辨析。在公债理论框架内,对经济建设公债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和内涵阐述。这既是整个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确定整个研究内涵与外延的必要准备,包括“经济建设公债范畴”、“专项经济建设公债”和“部分用于经济建设的公债”的区别与联系等。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债政策和经济建设公债规模。从探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外债政策入手,为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问题奠定基础。具体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规模,包括总规模、具体债项、占公债总规模比重、占GDP比重等

第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结构。对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探讨,从杨格对南京国民政府公债结构的分析出发,在肯定杨格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前提下,沿着杨格的思路继续前进,分别论述内外债结构、债务用途结构、债权债务人结构、公债期限结构、举借币种结构、债务担保结构等。

第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变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时21年,前后经历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抗战八年和战后三年,三个阶段公债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债结构和经济建设公债结构。此部分就是要在前一部分对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描述结构的变迁过程和归纳变迁的特点。

第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即人的因素和客观即环境因素两方面。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公债的结构往往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包括大企业、大银行、江浙财阀、地方军阀等。而客观因素对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影响更为直观,如经济大环境、战争等。

第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结构的经济影响。从直接效益和溢出效益两方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公债的经济影响。直接效益包括公债投向行业后产生的直接成果和经营效益,溢出效益包括经济溢出效益和社会溢出效益两部分。通过量化研究,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建设公债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

四、研究具体工作内容

目前已经完成的研究除文献综述外,还包括关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内债的结构性变化的研究。根据经验,似乎有这样一个感知,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利于发行内债,战争环境更容易导致内债发行的困境甚至失败。以抗日战争为节点,将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一段时间划分为战前十年、抗战八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阶段。按照当时各国货币兑换法币金额折算,战时经济建设内债总额是战前经济建设内债总额的2.7倍多一点,看似与“战时无法兼顾经济建设”的经验相反,同时又违背战时内债发行困难的感知。更进一步比较经济建设内债占内债的比重,从战前32%下降到战时的16%、,如果把实物内债计算在内的话,战时这一比重是4.56%。这个数据却更接近战时兼顾经济建设不易的经验。那么,问题变成了,战时国民政府多大程度上兼顾了经济建设,是否贯彻落实“抗战建国”方针。课题负责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1篇,尚处于投稿阶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