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是一所以经管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公办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全力打造“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5年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75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5名,具体拟招生计划人数参见下表。录取时将根据教育部最终下达招生计划,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和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学院 |
专业名称 |
培养方式 |
拟招生人数(人) |
商务经济学院 |
金融硕士 |
全日制 |
35 |
国际商务硕士 |
全日制 |
40 |
酒店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20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30 |
商务信息学院 |
工程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35 |
文法学院 |
社会工作硕士 |
全日制 |
15 |
非全日制 |
15 |
合计 |
190 |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二)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本条(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补充说明:
1.全日制考生选择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报考我校研究生须在报考前征得所在单位书面同意,复试时向我校提交单位书面同意书。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学习期间人事档案和户口均不能转入我校,不能参评学校的奖助学金和资助项目,毕业时不纳入就业派遣。
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2.在校研究生报名前须取得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3.未尽事宜详见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相关工作安排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每日9:00-22:00。
2.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考生应按教育部、考生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发布的相关通知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校验。
7.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8.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9.按规定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10.遵循《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有关要求,学校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3.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14.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二)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上述确认方式及时间安排依国家政策变化进行调整,如有调整将在我校研究生教育网站上及时发布信息。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2.初试科目详见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地点由各报考点另行通知。
我校招生目录中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初试和复试题目不仅局限于参考书目。
(二)复试
复试采取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差额比例根据专业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确定。复试工作一般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具体复试办法和复试安排等信息届时由我校研究生教育网(https://yjs.sbs.edu.cn/)公布。
六、调剂
根据当年度考生报考情况,我校个别专业可能会有调剂需求,请考生在复试阶段关注我校研究生教育网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调剂专业,我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要求及我校相关工作办法,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
七、录取与体检
(一)录取
1.我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2.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3.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二)体检
身体健康是研究生录取的必要条件之一。我校将统一安排拟录取考生体检,体检工作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并结合我校招生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考生体检后发现有《指导意见》中所未包含病情的,学校有权对认为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要求的考生做出相应的决定。
八、学制与证书
(一)学制
我校国际商务、金融、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社会工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社会工作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二)证书
学习期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者,可获得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符合学校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九、学费与奖助政策
(一)学费
我校20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如下(以主管部门批复为准):
专业名称 |
培养方式 |
学费(每生/年) |
学制(年) |
金融硕士 |
全日制 |
64,000元 |
2 |
国际商务硕士 |
全日制 |
49,000元 |
2 |
旅游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45,000元 |
2 |
工商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74,000元 |
2 |
工程管理硕士 |
全日制 |
54,000元 |
2 |
社会工作硕士 |
全日制 |
30,000元 |
2 |
非全日制 |
25,000元 |
3 |
我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安排住宿。其他教育收费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规定执行。
(二)奖助政策
我校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构建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为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培养有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另外通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助学贷款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6000元/年。
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答辩选拔评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为20000元/人,具体名额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选实行动态评价,在学制内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入学后1-2学期,第二个阶段为学制内的其他学期。第一阶段获奖比例为评选对象的100%;第二阶段获奖比例为评选对象的90%,具体奖励金额及等级比例参见下表。
阶段 |
等级比例 |
金额(元/年) |
第一阶段 |
一等奖(40%) |
6000 |
二等奖(60%) |
4000 |
第二阶段 |
一等奖(10%) |
12000 |
二等奖(25%) |
8000 |
三等奖(55%) |
4000 |
十、其他事项
(一)复试通知、复试成绩以及其他通知均在我校研究生教育网站公布,不寄发书面通知;录取通知书由我校研究生处负责寄发。
(二)以上招生政策和程序若与国家教育部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本章程公布后,若上级部门在本招生年度出台新的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网予以公布。
十一、联系方式
上海商学院代码:12050
学校地址:中山西路校区(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2271号)
联系部门:上海商学院研究生处
通讯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2271号教学楼1103室
邮政编码:200235
联系电话:021-64163253
电子邮箱:yjs@sbs.edu.cn
官方网站:上海商学院研究生教育网
(网址:http://yjs.sbs.edu.cn)
微信公众号:上海商学院研究生教育
申诉渠道:纪检监察室021-67105467,jiw@sbs.edu.cn
附件1:上海商学院2025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附件2:招生学位点简介
附件1:
上海商学院2025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及学院名称 |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培养方式 |
拟招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内容 |
联系方式 |
备注 |
001商务经济学院 |
025100 金融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35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96 经济类综合能力 ④431 金融学综合 |
396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最新版) 431《金融学》(第六版),黄达、张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公司理财》(第13版)斯蒂芬· A.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1月 |
1.专业综合能力 2.英语口语与听力 |
郭老师 021-37190256 |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025400 国际商务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4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96 经济类综合能力 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
396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最新版) 434《国际商务》(第11版),查尔斯·希尔、托马斯·霍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
1.专业综合能力 2.英语口语与听力 |
丁老师 021-64870020转1107,021-67108238 |
002酒店管理学院 |
125400 旅游管理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20 |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
199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最新版) |
1.思想政治理论 2.专业综合能力 3.英语口语与听力 |
周老师 021-37198068 |
|
003工商管理学院 |
125100 工商管理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30 |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
199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最新版) |
1.思想政治理论 2.专业综合能力 3.英语口语与听力 |
金老师 021-67104598 |
|
004商务信息学院 |
125601 工程管理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35 |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
199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最新版) |
1.思想政治理论 2.专业综合能力 3.英语口语与听力 |
刘老师 021-67102981 |
|
005文法学院 |
035200 社会工作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1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
331《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10月 437《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朱眉华、文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 |
1.专业综合能力 2.英语口语与听力 |
李老师 021-67190375 |
|
非全日制 |
15 |
附件2:
2025年招生专业-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我校商务经济学院。学院拥有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建有财务金融研究所、金融中心研究基地,2020年“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通过第一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评定。
MF师资队伍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近年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人,现拥有校内外导师超过60人,其中90%的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及自然基金项目、金融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实践、咨询及项目研究;100%专任骨干教师参加CFA、FRM、ACAMS等执业证书培训及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训,拥有6位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90%以上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实践;部分骨干教师获市级教学名师、上海领军人才(海外)、上海A类人才、浦江学者称号。专任教师近三年在应用经济学科领域的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超百篇;公开出版10余部学术专著;近40项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或采纳;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一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专业学位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系统化和前沿金融知识、拥有强大实践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与实干型高级金融人才。
毕业生职业定位包括证券、信托、商业银行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大中型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与运作、金融与财务咨询等工作,并兼具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和风险防控的技能与职业意识。
三、办学特色
突出行业性。本学位点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紧紧围绕金融领域重点及热点问题,培养全过程由行业导师全程深度参与。MF导师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历和经验,获批多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参与市级金融领域规划与文件及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多项专报获得国内外政要批示、参与制订《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参与十六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全球企业估值评分系统的验证等。
突出双证融通。本学位点把国际通用金融证书(包括CFA、FRM、CAIA等)知识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本科、硕士与职场前三级标准化课程体系,并基于Co-op理念打造产教融合、学赛一体、研创融教协同育人模式,面向“长三角”金融行业,培养德才兼备、双证融通专业人才。
突出科研学术。本学位点面向学生提供教师助研岗位,以筛选并支持优秀学生申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项目。本学位点100%的骨干教师拥有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的经验,其中还有5名专任教师担任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可持续金融领域等专业方向的主编与副主编,以及每双周举办的学术论坛等活动,为有科研兴趣的优秀学生提供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持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突出国际化。骨干教师中2/3获境外学位;与美国、荷兰、匈牙利等多所欧美知名高校展开校际合作,支持优秀学生进行海外交流;定期邀请海外合作院校的教授及博士生来校访问,探讨学术研究并分享海外高校申请经验,帮助有意愿的学生在毕业后赴海外进一步深造。
四、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在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积累和对金融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形成了财富管理、可持续金融和合规与反洗钱三大研究方向。
1.财富管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形态下财富的配置与投资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财务规划、行为金融学。投资组合管理,研究如何分配和管理投资资产,以实现最佳的回报与风险平衡;风险管理,关注如何识别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保护投资者的资产安全;财务规划方面,研究如何为个人和家庭制定全面的财务计划,包括储蓄、保险、养老和教育等内容;行为金融学研究心理和行为因素如何影响投资决策和市场行为。
2.可持续金融
本方向主要包括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金融决策和投资策略,探索绿色债券、社会责任投资(SRI)和影响力投资等工具的应用,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涉及评估企业的ESG表现,开发创新的可持续金融产品,以及制定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关注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环境挑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金融机构如何通过责任投资和金融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经济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合规与反洗钱
本方向主要基于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下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包括反洗钱、反欺诈、反贪污、反恐怖融资、内控与风险管理,聚焦“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合规与反洗钱问题。此外,还涉及全球合规趋势的分析、合规技术和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在合规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合规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探讨跨国合规协调和合作、监管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合规培训和教育方法,以提升合规意识和能力。
2025年招生专业-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商务经济学方向),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国家贸促会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务经济委员会会长单位,与阿里巴巴、百联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与拼多多、携程、盒马等电商平台头部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5%,博士学位教师占82%,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约40%。学科团队成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政要批示。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和国际经贸法律,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各类国际商务企事业单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或政府部门中从事国际商务实务与管理工作的商界精英,全力打造MIB教育高端品牌。
三、办学特色
强大合理的师资团队、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效果显著的双导师制、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引人瞩目的就业前景形成了我校MIB的特色。
商科品牌—坚持商科特色的办学理念,秉承德才兼备的育人传统;
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商务发展趋势,掌握国际商务运营实务;
上海特色—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深耕“一带一路”商科教育协同创新;
应用为本—面向新经济、新业态,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培养商科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在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积累和对国际商务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形成了国际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数字商务三大研究方向。
1.国际商务环境
本方向主要研究日益复杂的商务环境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税收、环境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等。
2.商业模式
本方向主要以新的商业时代为背景,结合新场景、新服务到新的商业逻辑、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方法、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等工具的应用和全面剖析,培养学生掌握商业经营中最关键的核心智慧和理念。
3.数字商务
本方向主要研究数字技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包括数字经济理论、数字商务运作与管理、数字金融、数字营销、大数据统计分析、数字商务信息系统、数字商务税收政策等。聚焦商务特色,积极探索商务发展新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环境下高效开展国际数字商务活动的相关技能。
2025年招生专业-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介绍
一、学科简介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拥有列入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方向)建设点,拥有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委会秘书处等高端科研平台;学院拥有酒店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牵头集训基地(酒店接待项目)等优秀教学平台;建有18个校内实验室及4个企业联合实践教学中心,与万豪、雅高、洲际、东湖、金茂等酒店集团以及中青旅、携程、驴妈妈、迪士尼、国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产教研实习实践基地近百家。
MTA学科队伍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具有潜力的高素质、年轻化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导师39名,高级职称占比64%,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2%,团队具有较高的应用研究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文化与旅游部科研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编制多项酒店、旅游业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多项决策咨询成果得到国内外政要批示。
截至2023年底,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捷克布拉克商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讲学、合作建设课程、联合培养本科生等深度合作,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产教融合型酒店管理学院进程中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与突破。
二、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专注于旅游酒店业、旅游目的地与会展业等行业,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康养等新兴旅游行业和部门,从事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投资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工作的高质量应用型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
三、办学特色
致力于形成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具体包括:
1.特色研究方向。专门设置酒店经营与管理研究方向,学校在这一方向的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学科发展基础、办学平台支撑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有权威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高管引领的一支国际化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在国内酒店管理、旅游地产与投资等科研与实践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2.深度产教融合。联合旅游业和泛酒店业知名企业力量,对标上海建设全国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目标,与东湖集团、锦江集团和携程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常态化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实验教学与调研,并进行现场研学线路的设计,增强MTA学习的沉浸感、现场感和获得感。
3.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在酒店经营与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已与欧美著名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机制,共建国际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体系。
四、研究方向
学位点目前设置泛酒店经营与管理和区域泛旅游开发与管理两个研究方向。
1.泛酒店经营与管理
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为理论基础,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聚焦“上海服务”品牌战略,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酒店资产投资与全价值链管理、酒店数字化营销、酒店收益管理与服务设计、酒店人力资源与集团化管理、酒店空间布局与环境管理、文旅融合泛酒店业创新发展等内容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2.区域泛旅游开发与管理
基于旅游规划学、房地产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依托旅游与商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和旅游商业地产、旅游金融等数据库,围绕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地产与投资、旅游金融和区域旅游教育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2025年招生专业-工商管理(MBA)硕士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软科A+专业。作为零售业管理本科专业的首创者,建有全国高校最先进的智慧零售实验室,已培养商业流通领域本科人才19年。建设了20多门市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一流课程等,翻译出版国内首套零售管理前沿教材和专著,通过美国ACBSP国际认证。拥有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上海时尚消费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培育)等,与沃尔玛、京东、顺丰、百联、拼多多、得物等商业零售头部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深度进行产教融合。
工商管理学科为上海高校一流培育学科(B类)、上海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央财政专项“省级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拥有由上海市第一届市级教学团队、全国知名商业领域研究专家、宝钢优秀教师、上海领军人才、海外青年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来自牛津大学等的海外名师和全球500强企业的行业高管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8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90%。海外经历教师占85%,90%以上教师有企业产学研实践经历。制定30余项流通领域国家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开发英国CITY& GUILDS的中国标准-Advanced Retail Management,获得正式授权,受行业广泛认可。连续多年出版并发布《上海商业发展报告》《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等,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百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数智零售管理和流通渠道创新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较强的商业零售数字化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事中高层企业管理工作的商业精英。
三、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融合五大办学特色,具体包括:
学科融合:新商科+数智化+商业流通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
校企联动:全球百强商业零售企业+“数智商业”管理人才培养;
师资结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国内外500强企业高管+国内外知名院校师资”组合团队;
多彩平台:MBA名家大讲堂、MBA案例日活动、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参访等;
精准指导:给予学员清晰的职业发展支持与规划。
四、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数智零售管理和流通渠道创新两个研究方向。
1.数智零售管理
本方向主要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基于深度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数智零售战略与绿色消费、数智零售运营与商业模式、数智零售营销与消费行为、人工智能与零售赋能等。核心课程包括营销管理与数字营销、大数据赋能与商业模式创新、数智零售经营决策模拟、数智零售管理前沿等。
2.流通渠道创新
本方向聚焦于数字经济时代,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与市场趋势的深度融合,提升流通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探索流通供应链创新、逆向物流、流通渠道组织与结构创新、流通渠道竞争等。核心课程包括数字供应链创新管理、流通组织与渠道管理、流通创新管理前沿、数据、模型与决策等。
2025年招生专业-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本校商务信息学院、商务经济学院、智能商业与金融科技研究院的特色学科,实现工程与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学位点拥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两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数智商业与数字商务),国家级一流课程两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基地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培训基地。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由本学科点专任教师和行业教师联合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同开发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学术精湛、教学水平和行业实践经验丰富。学位点拥有一支中青年教师为主干的校企融合优质师资团队:专任教师70人,42人拥有实践经验,占比60%,副高职级及以上专任教师4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5人,占比78.5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占70%,获得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育才等奖项共4人次;来自校外的企业和行业教师共计33人,高级职称占比69.7%。
学科团队成员科研成果丰富,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
学位点依托两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两个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商务信息产业学院和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协作企业联合构建以产学研为抓手的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群。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产学合作教育成果二等奖,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4项。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专业学位点服务于“建设数字中国”与“实施制造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商业大数据工程、人工智能及商业创新应用领域中的专业知识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复合型商业工程管理人才。
三、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围绕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养具有系统化思维的高层次复合型商业工程管理人才形成特色。具体包括:
1.特色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的两个培养方向依托于本校商务信息学院、商务经济学院、智能商业与金融科技研究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学科,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聚焦商业工程和商业创新应用,培养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2.“教学-科研-平台”融合创新
本学位点以“教学支撑、科研助推、平台共享”的融合共享与辐射为引领,聚焦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生态链接的协同模式,依托团队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依托其科研力量形成“科研助推”;从教学到科研、再到产学研转化,形成全面的“平台共享”。
3.深度产教融合
本学位点注重应用性与产教深度融合,主持制定多项国家、地方数字技术应用行业标准,拥有两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两个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商务信息产业学院和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以及30余家产教联盟实习单位,深耕与上海多家头部商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
四、研究方向
学位点目前设置商业大数据工程、人工智能及商业创新应用两个研究方向。
1.商业大数据工程
该方向专注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商业流程,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具体包括智能供应链、商业大数据应用开发、运营及数据驱动的智能商业决策、企业数据资产安全和合规管理等。
2.人工智能及商业创新应用
该方向面向金融、航运、智慧物流、新零售和若干新兴商业产业领域,聚焦新兴产业技术部门、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对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务优化与智能决策、供应链优化与管理、商业决策、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等领域的创新工程交叉应用。联合本校商务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的资源与优势,培养兼具未来技术能力与创新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招生专业-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平台(上海商学院社会调查研究分中心)、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秘书处单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上海市社会工作研究会等理事单位;与上海市社会工作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佰特公益、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等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3名,博士学历占比100%,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约40%,有社会工作行业经验的教师约70%,有校外行业导师30人。学科团队发表学术论文70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侧重培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金融学、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等多学科理论与实务能力,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金融知能培育、金融倡导、金融治疗和资产建设等“融学科”应用能力,面向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健康金融等“民生金融”领域,以及青少年健康、青少年保护、青少年诊疗等“文化教育”领域,面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媒体等单位,从事公益慈善金融服务、青少年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岗位。
三、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围绕国家转型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培养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科创中心建设,在金融社会工作人才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在公益慈善金融服务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位点秉承“厚基础、重应用”培养理念,以“实践为本、能力为本”为导向采用“1+1”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培养方式,致力将学生培养为新时代优秀“社会医师”。
本学位点融入金融强国战略,积极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社工相关机构提供专业支撑,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同时持续深化“产、学、研、创”一体化,以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强化创新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四、研究方向
1.金融社会工作。该方向将金融与民生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健康金融等“民生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就业领域包括金融机构及其普惠金融服务部门或服务项目、从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设计和调研分析的咨询(研究)机构、开展精准救助的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等。
2.青少年社会工作。该方向将青少年成长与本土文化自信的培育相结合,重点培养以青少年的主体价值、健康发展和整体需求等“文化教育”为服务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