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全面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学校全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向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奋斗目标迈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源动力
1.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筑牢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强保障。(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纪委综合办公室)
2.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认真总结和固化主题教育期间完善的“六学”机制,制定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落实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守正创新推动“三进”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学思践悟相结合,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当下师生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办好师生实事,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去,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单位)
3.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继续牵头建设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文化函育时代新人,全年按照“1+2+2”模式,举办“行走中的思政大课堂”和“经典中的思政大课堂”,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系列导读,辐射长三角、云南、新疆、湖南等地开展阅读育人活动。打造具有“上商”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深入挖掘蕴含“上商精神”的典型事、典型人。完善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持续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加大宣传策划力度,提升与校外主流媒体的互动交流频次和效果,完善外宣工作机制。校史馆开馆,发挥校史育人作用。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一会一报”要求,加强对课堂、网络平台、学生社团、涉外交流、留学生等舆情监控与审批管理。(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团委、科研处、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档案室)
4.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对二级单位党建及教师党支部工作的指导与引导,找准二级党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结合点,不断推进“双融双促”。加大对2个教育部、3个上海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的过程指导,擦亮党建品牌。积极探索“数字+党建”,整合校外红色资源,建设数字赋能党建教育体验和管理新平台,实现党委对党员发展与培养、党员管理、干部人事等工作的精准动态掌握。总结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经验,提炼亮点特色,形成案例。修订《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巩固优化校院两级培育机制。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各二级党组织)
5.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讲担当、抓改革、重实干。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中层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轮训班,聚焦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分层分类开展干部培训。推进二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办好二级党组织委员业务能力培训班,加强二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以行政换届为契机,科学制定中层干部调整计划,选优配强中层领导班子,不断优化干部结构。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重点发现和培养一批年轻干部,选派优秀干部到关键岗位扎实历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线上评价系统,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监督。(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纪委办公室、各二级党组织)
6.持续做好统战、群团、工会和离退休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改革,校准服务学校中心大局的主攻方向。关心关爱教职工,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召开“双代会”,加强提案督办落实工作,建立民主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责任部门:党委统战部、团委、工会、离退休办公室)
突出育人育才本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7.加快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重点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成立“大思政课”建设研究专家组,建设“大思政课”专项研修平台,汇编分学科、分专业的“大思政课”课程建设案例,获立市级思政课重点课程或一流课程1-3门。推进思政课融入实践教学改革,开发10个以上思政实践课教学视频。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多维发力,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努力打造思想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安全育人的互动式社区育人空间。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组织体系建设,持续创新宣讲内容,打造青年宣讲品牌。(责任部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8.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强化教师示范作用。统筹推进5个国家级和8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及时总结建设成效,开展阶段性检查,为后期验收做准备。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积极培育、遴选、推荐国家级和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大通识类、专业类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构建线上线下“双线”课程体系。组织物流管理、零售业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经济学6个专业开展ACBSP认证准备工作。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抓实抓好学位论文规范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推进规划教材建设,进一步压实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责任。积极培育参加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竞赛的种子选手,力争获奖名次取得新突破。以市级重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等平台为依托,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培育新增产教融合项目。解决大班实验教学机房紧张问题,完成1-2间特色实验室改造。(责任部门:教务处、教学质量与评估中心、各二级学院)
9.全面启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成立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开展专题培训和评建宣传。各二级学院开展组织动员,从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规范、教学改革、质量保障等方面开展学院评估、专业评估工作,对审核年限内的教学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开展全面自查与整改。(责任部门:教学质量与评估中心、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0.提升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强化学风建设,构建学风监控体系,加强学业诚信教育,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强化考风建设,严抓考风考纪,增强考试综合管理能力,运用现代化防控手段保障考试安全。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型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成长型辅导员职业交流平台、研究型辅导员职业塑造计划等项目平台,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推动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优化虚拟辅导员S·AI服务,提升学生使用频次及效果。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开展首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推进落实“固本培元,育心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十大提升工程”,多措并举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责任部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处、信息化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11.统筹做好招生、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制定各类别招生政策,动态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规模。严把研究生复试选才关,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持续强化就业“一把手工程”,积极访企拓岗,挖潜更多就业信息和岗位资源。加强与徐汇区、奉贤区及所属街道的紧密联系,嵌入“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积极利用数字平台(直播、虚拟辅导员“S•AI”系统等),联合政府就业信息数据库,推送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完善就业帮扶工作,做实做细“一生一策”、就业帮扶台账。全力做好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校内“创客空间”等创业实践平台,激活学校创新创业氛围。(责任部门:学生处、研究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招生办公室、团委、各二级学院)
加强特色商科学科建设,有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12.优化学科结构,凸显商科特色。坚持以打造数字时代特色商科为目标,凸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数字交叉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重点学科竞争力、影响力、贡献力。按学科大类优化调整二级学院的专业布局,停招若干专业,7月底前完成。推动高水平培育学科(领域)专业集群发展,为新一轮硕士学位点布局打好基础。修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完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责任部门: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3.稳步推进学位点建设。组织开展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学位点建设新飞跃。加强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积极谋划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责任部门:研究生处、工商管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商务经济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商务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
14.不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实施数字交叉“2+1”特色战略,围绕酒店泛服务、新零售商业、数智商业、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打造智能商业技术和数字模式研究平台。制定新的科研行动计划,促进功能设施、联合载体和科研基地三融合,对接产业问题和需求,转化一批产业项目和成果。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培育,着力做好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人文等各类纵向项目申报工作,提高高水平项目立项数量。进一步提升拓展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横向项目经费增长。稳步提高学报办刊水平,持续扩大学界影响力。(责任部门:科研处、学报编辑部)
15.大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建强商务智库,提升建言资政成效。发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等平台作用,对接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研修”和数字贸易跨境数据等重点任务,持续产出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拓展渠道、打造团队等方面,做好对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务院信息直报点等渠道的专报上报工作。完善学校社会服务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管理等制度,明确项目分类及收益分配。发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上海洛桑”的平台作用,开展社会培训项目。试点对外承办各种会议类服务,大力提升学校自我造血能力。(责任部门:国际教育学院、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
16.积极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拓高质量海外合作机构,新增高水平教学科研类国际合作平台、基地,保持海外合作伙伴数量的持续增长。探索开展非学历教育办学类型,丰富学校国际化办学形式。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把控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培训合作,夯实援外培训工作基础,放大援外溢出效应。(责任部门: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
聚焦强师之本“师德师风”,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17.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责与工作机制,压实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定期举办师德师风大讲堂,开展师德师风线上线下专题学习。定期开展教师思想动态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教师诉求和关切,搭建教师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完善教师培训教育工作体系,把青年教师作为工作重点,把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作为关键环节,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大备课、教学大比武、教师大培训。(责任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18.深化人事人才管理。稳步推进新一轮“三定”工作方案落地实施。积极探索全员聘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强职称制度建设,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专业技术岗位(晋级)聘任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新晋高级职称人员的首聘期考核工作。修订完善“上商学者”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关心关爱,继续落实推动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责任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19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要求以及“三定”方案的实施推进,加大高层次人才及青年教师引进力度,坚持高标准引才要求。举办国际学者“上商”论坛,继续实施“上商学者”人才引进计划,充分调动学院引才积极性,引导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师等参与引才工作。(责任部门: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夯实服务保障基础,系统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20.扎实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结合依法治校标准校创建工作,对标对表《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做好制度文件的“废改立释”。各二级单位完善决策会议议事规则,坚决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科学落实“十四五”规划,按照《上海商学院“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实施建议,明确责任主体,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深化学校内控体系,深入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总结试点单位(财务金融学院)的实践经验,持续探索校院两级在“人、财、物”等关键要素配置上的改革路径。(责任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财务金融学院、各二级单位)
21.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和考核,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全面上线比价采购系统,规范三方比价项目采购。继续推进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综合预算”,做好漕宝路校区(一期)大型维修项目的资金支出管理工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努力争取更多专项经费,制定出台鼓励各学院开拓财源的制度措施。拓展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捐赠经费。落实“过紧日子”总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公用支出,合理安排2024年全年预算。持续做好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审计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建立健全审计业务操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责任部门:财务处、审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校友会、基金会)
22.逐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加快漕宝路校区建设,春季学期开学前漕宝路校区(一期)投入使用,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完成搬迁工作。积极推进漕宝路校区新建工程项建评审和可研设计工作,力争年底或明年初开工建设。对奉贤校区综合楼部分老旧管道进行维修更换,对电力进行局部扩容及线路改造。持续改善学生住宿及教师办公条件,充分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积极利用数字基建、数字基座等数字技术打造数智校园,完成市级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综合场景 “数字三体——全球化双融合数字教学实验场”的建设验收,强化与教科研、特色商科建设的融合赋能。以师生需求为中心,持续完善“一网通办”建设,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责任部门:后勤保障处、基建处、信息化办公室、财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
23.积极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推动校园安全服务保障、应急处置等全方位的联防联控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推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国家安全、消防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教育工作,拓宽安全教育渠道。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落实各级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责任,对全校重点信息系统和网站进行实时监测。(责任部门:党委武装部、保卫处、信息化办公室)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4.不断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加强对校院两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严格要求校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三张清单”。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基层检查、细化过程指导、落实责任到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体系,把管党治党责任持续传递到各级党组织,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层层落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加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教育和贯彻执行力度。持续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责任部门:纪委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
25.突出推动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促进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聚焦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思政课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的日常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做好以案促改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巡视整改,推动巡视巡察一体贯通,在常规巡察的基础上,开展专项巡察和巡察“回头看”,做到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责任部门:纪委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党委巡察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