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十三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2016-10-27
 

(简本)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围绕卓越商科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与转型发展,初步确立本校在全国商科类应用技术大学的优势地位,力争成为全国“卓越商科教育”的示范高校,努力建设成为面向上海现代商贸流通业、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应用技术性大学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增强学校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结合《上海商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0-2020)》、《上海商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围绕“办好合格的本科教育”这一目标,以“迎评促建”为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涵建设,本科办学“行业性、应用型和信息化”的重要特征初步显现,2014年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莅校评估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明确“以商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梳理特色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定位,丰富“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内涵,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和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学校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清晰明确

学校明确发展不追求“高、大、全”,而聚焦商业(务)走特色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以商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清晰,在全校上下形成广泛共识。

对照上海市高等教育“二维分类”分类管理和评价体系,学校果断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在应用技术大学这列“纵队”打造商科特色.

(二)应用人才培养特色初露端倪

1.注重内涵发展,部分专业商科特色初显。“十二五”期间,本科专业由19个增加至27个,经管类专业比例超50%,部分专业实现应用转型或商科转型,部分专业在本市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从专业建设效益来看,社会和企业对我校工商管理(零售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已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国内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我校特色专业均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独特的亮点和优势。自2011年以来,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获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上海市中本贯通试点专业。在特色专业获得社会较高评价的同时,我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同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呈现优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升。

2.重视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较大提高。“十二五”期间,我校在教研教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业绩,专业建设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市级本科重点教改项目9项,2门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获得市级精品课程,5门成为上海市普通高校全英语教学课程,24门被遴选成为市级重点课程,6本教材获上海市市级优秀教材奖;2个教学团队获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称号;其中19门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56本,校级教学成果奖45项(其中本科30项),开展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62项,校级立项重点建设本科课程87门,其中3项成果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

(三)共建商务智库开展应用研究

“十二五”期间,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学校建成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共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发表文章1172篇,核心及以上文章365篇;获得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第六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其中65%以上成果在商科应用研究领域取得。

部、市合作共建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依托长期背靠行业、服务行业、熟悉行业的背景和优势,紧紧围绕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商贸流通业的市场需求,商务学科建设取得了良好绩效。开展的商务政策咨询、行业标准制定、重大项目攻关等系列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和科研院所等注重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流通业发展制定规划,参与区域流通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开展服务于行业的研发活动等。

(四)师资队伍结构持续得到优化

“十二五”期间,新增专任教师50人;引进海外名师3名;聘请复旦大学知名教授32人为客座教授,聘请著名企业集团高管100余人担任研究员、客座研究员或兼职研究员。学校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为师培工作注入活力,共有143名教师参加了“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有效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另有48人参加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155人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29人参加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63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五)寻求基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寻求办学空间的扩展和优化,基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种设施日趋完善。围绕“迎评促建”,通过系列内涵建设项目实施,较快地“清偿”了历史欠账、补齐了基础办学条件的“短板”,图书资料、教学和科研资产、实验实训条件等资源配置良好,满足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本要求,初步满足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十二五”期间,智慧校园建设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优秀示范单位”。

实验实训条件大幅度改善,在市级流通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上,开始建设“国家级现代流通实验教学中心”,依托该中心举办各类国家级、市级及校级竞赛19项,并且斩获诸多荣誉。

(六)内涵建设扎实推进绩效明显

学校依托“085工程”和“央财”专项项目建设,先后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和“基础平台建设工程”开展了重点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5亿元,产生了一系列绩效优良的建设成果(见表1-8),在2013年“十大工程”中期绩效评价市级检查中位列新建本科院校前列,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七)思政工作文明创建效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等工作效果优良(见表1-9)。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3年度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征募工作先进集体、2014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创新应用奖等多项荣誉。

通过导师制、学长制、志愿服务等形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党员、干部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更趋完善,党员队伍明显壮大;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4个方面做了扎实工作,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与瓶颈

“十三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将面临新的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发展;国家面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转折;上海市迎来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敏锐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力争实现未来发展的新跨越和新突破。

(一)机遇与挑战

1.国家“两带一路”战略带来宏观环境与学科发展新机遇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国内外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理应紧抓时代契机,围绕“两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这同样给我校这样依托第三产业进行专业布局的财经类院校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助推“两带一路”的进程,有效提升财经类人才供给的匹配性和适用性,需要在“两带一路”的宏观环境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积极探索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持及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2.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发展带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面对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发展带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挑战,学校将及时建立相应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提高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商科人才培养能力。适应商贸流通发展新常态,坚持走错位竞争、聚焦商业、培育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专业发展明确为“重点发展”、“优先发展”、“稳步发展”、“转型发展”四个层次,主动融入经济新常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促使学科专业建设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带来的人才集聚与发展平台机遇

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五个”中心)基本框架的形成转换迫切需要上海高等教育的支撑。按照国家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20,上海将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前,上海正按照建设“五个中心”的要求,大力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行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学校发展带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校在以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主的格局下,如何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如何对接发挥上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如何满足上海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的转换的人才与科技需求,这是“十三五”期间我校应重点考量的。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上海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带来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机遇

以综合改革引领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将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核心。上海启动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成为全国高校改革的试点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为学校提供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学校将主动抓住机遇,完善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校院两级管理;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探索“人才旋转门”制度;推进学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重点发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打破框架束缚,突破各种形式的“中梗阻”,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并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把握机遇,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打造良好制度环境。

(二)问题与瓶颈

对照“十三五”末上海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学校现有资源明显存在着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问题和瓶颈:

1.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滞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校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现有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上海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所需。作为面向商贸流通业的行业背景高校,“行业性、应用性、国际化”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特色,围绕着基本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商贸类应用型人才成长体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瓶颈为:

1)面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如何在人才培养中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进一步破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责任意识有待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比较欠缺的问题;

2)面对商务应用性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强化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四大关键素养的培养,如何以引入专业国际标准为切入口,打破封闭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紧密对接行业岗位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3)面对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如何明确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如何推动专业建设从“以教师管理中心”向“以学生培养为中心”转变;如何使专业建设持续紧贴商贸流通行业发展需求;

4)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提升了上海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准,倒逼学校尽快建立与城市国际化相适应的服务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程度高的体制和机制。

2.师资队伍存量难以满足开展卓越商科教育的基本需求

教师是卓越商科教育的核心要素。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无不要求持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面对尽快建成一支数量达标、追求卓越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的目标,既满足商科教育的基本需求,同时有效保障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瓶颈为:

1)如何积极争取编制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加快建成一支基本满足商科教学和科研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2)面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的拔尖人才不足的情况,如何不断完善师资引进和培养的体制机制;

3)面对近年来青年教师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如何提升青年教师尤其是经管类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丰富“校门到校门”青年教师的商务实践经历。

3.传统思维的学科平台战略难以满足现代商务发展需求

学校长期以来背靠行业发展,在商贸流通等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随着隶属关系的变更、现代服务业的升级,虽然在规范办学方面得到了大幅增强,但与行业的传统联系有所疏离,加上原来学科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造成了现阶段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缺乏,以及已有的优势学科专业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对接能力欠缺局面。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瓶颈为:

1)面对行业前沿发展需求和新兴学科高速发展的趋势,如何兼顾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办学定位,进一步凝练商业(务)学科方向,尽快形成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和机制;

2)面对学校高端商业智库已具雏形,但尚未形成跨界、跨业、跨境研究团队的现状,如何尽快搭建基于商贸流通全产业链的商务平台,加快缩小智库研究水平与满足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3)面对学校人、财、物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如何建立校内重点集聚、校外资源吸纳、校内外协同共享的学科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

4.办学资源获取途径与配置方式落后于学校发展的需求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得到的相应扶持还不够,办学资源缺口尚未明显改善。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编制缺口,造成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实验师资队伍缺编,滞缓学校发展;财力资源方面,由于绩效工资“总盘子”“封顶”,原来通过兼职、兼薪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做法,缺乏相应政策支撑,人力资源紧缺更是雪上加霜;物力资源方面,由于校园生均占地面积偏少,校园过于拥挤,教学、实验实训、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等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政策资源方面,由于上述与同类高校不在“同一起点”办学位置,在办学条件、科研经费、项目申报、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与同类型高校的差距日益明显。

第二部分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遵循“凝练特色,追求卓越”的内涵发展方式,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深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实现新跃升。

二、发展方略

(一)内涵发展方略

依据现代商贸流通业整体产业链的结构和特点,围绕经济学(商务经济学)和管理学(零售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专业群,进一步深化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卓越商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主题,以“专业国际论证与行业标准对接”为抓手,形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产业融合有机统一的良性循环,为实现“引领全国商科类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人才强校方略

以“人才强校”为主导,大力加强商科应用性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方针,加快形成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人才团队,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略

以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完善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卓越商科教育导向,以实践贯彻育人始终,加快形成“基本理论扎实,具有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的应用性人才特色。

(四)学科竞争力提升方略

聚焦和打造以经济学(商务经济学)为核心,管理学(零售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为重点的学科群,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夯实学科基地,产出学术成果,集聚学科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产教融合发展方略

以增强学校融入和服务上海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导向,面向现代服务业、流通商贸业等行业,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与跟踪产业的深度融合,夯实应用研究与服务的整体实力。

(六)国际化发展方略

以国际化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七)体制机制创新方略

以《上海商学院章程》为统领,开展新一轮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动制度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三、总体目标

对接《上海商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0-2020)》、《上海商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通过“十三五”期间建设与发展,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人才团队,聚焦“卓越商科教育”,聚合经济学(商务经济学)学科特色优势,对接上海商贸流通业整体产业链,改革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应用性教学与科研水平,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全面转型,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力量的显著增强,达到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教学型大学的分阶段建设目标,初步确立在全国商科类应用技术大学的优势地位,力争成为全国“卓越商科教育”的示范高校。

四、具体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基本理论扎实,具有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商科人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构建和优化商科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特点突出的应用人才新亮点,以创建卓越商科人才培养示范园区为抓手,实现凝练与辐射特色商科专业“职业化”发展的功能型目标。

(二)学科建设目标

构建商务经济学为核心的“鍊式”商务学科群。建设并寻求率先突破“引领性”重点学科,建设基于“一带一路”的商务“高原”学科,打造高校特色智库,强化我校商务智库对“一带一路”商务服务功能。获批上海市高原学科1个,建设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1个,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新增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新增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8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实践经历较为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调动校内外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人才“旋转门”方案的实施,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拓新型聘用管理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教师中牢固树立师德兴教育兴、教育兴民族兴的观念。

(四)教育对外开放目标

学生出国留学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来校留学质量显著提高,涉外办学效益明显提升,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三部分 任务举措

一、探索与实施卓越商科教育,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战略,提升服务社会发展效能

三、强化人才强校核心理念,大力加强应用性师资队伍建设

四、大力拓展境内外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五、深化体制与机制综合改革,积极提升法治管理水平

六、优化办学基础条件与功能,拓展智慧校园的应用维度

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开创文明创建的崭新局面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总体规划的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规划实施的专门负责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将规划任务逐年分解,创造性地予以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有效实施。

建立以学校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为骨干,校院两级规划相互结合、统一衔接的学校规划工作体系。各职能部处应精心编制规划实施意见,防止政策部门化。各学院要结合学校总体规划制定学院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把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举措落到实处。

二、制度保障

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根据《上海商学院章程》,修改与“十三五”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废止与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制度,集中财力、物力和资源,制定与之配套的人事、教学、科研管理、考核及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十三五”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十三五”事业发展各项内容任务落实有章可循,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直至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一套制度体系与运行规则。

三、资源保障

以规划目标为导向,统筹考虑“生均拨款”等事业收入经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专项建设经费及其他经费。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在经费投入、教学科研场所配置和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优先保证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属于综合改革的内容、人才培养建设任务的需要和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

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益,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的拨款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