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会议在上海商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商科教育交流互鉴、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汇聚高校专家、行业领军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科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本次会议由上海商学院、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联合主办,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旅游科学》、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上海高等教育学会国际交流专委会提供支持,会议汇聚了100余名来自全国60多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文旅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学者和学生共同参加,为中外合作办学商科领域搭建了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会议由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胡笑寒主持。
开幕式:权威致辞锚定方向,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9月26日上午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市教科院党委书记汪歙萍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上海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商科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规模上、质量上和层次上都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她表示,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交流专委会将和各高校一起合作,共同搭建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助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上海市教科院党委书记汪歙萍致辞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科学》主编张宏梅则结合文旅产业与旅游教育学科的融合需求,提出需进一步深化专业合作与交流,培养符合文旅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科学》主编张宏梅致辞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史达就近期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行趋势分析,呼吁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商科“窗口期”加快发展,表达了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作为公益平台,将一如既往地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欢迎与会单位积极参与。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史达发言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劳晓芸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她简要介绍了上海商学院的办学历程及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探索成果,并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希望通过这场会议,联盟成员院校和共同体单位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在课程共建、学生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务实成果。将高校的教育优势与企业的实践资源紧密结合,让“教室”与“产业一线”无缝对接,让人才培养精准匹配行业需求。

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劳晓芸致辞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嘉宾合影留念,定格这一行业交流的重要时刻。

全体参会嘉宾合影
主旨发言:前沿议题碰撞思想,点亮教育创新路径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主旨发言环节,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与“人工智能赋能泛服务业创新发展”两大核心议题,邀请权威专家分享前沿观点。
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周勤建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主题,解读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导向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教育国际化加速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亟需考虑到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参会高校提供了政策解读与实践参考。
与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专家认为,要从教育强国全球图景和历史和发展眼光看中外合作办学,在追踪国外动向中把握合作办学新形势,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详细阐述“知彼工程”新内涵。瑞士EHL大中华区首席董事封官禄则结合EHL国际教育合作案例,分享了海外优质国际教育交流平台与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经验,提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创新实践,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马勇以“人工智能赋能文商旅教育国际化变革——解构桎梏・重构未来”为主题,通过解构破除传统文商旅教育的三大桎梏,重构AI驱动下的教育新基建蓝图,辩证思考技术狂飙下的人文锚点,提出在利用AI技术推动文商旅教育国际化变革的过程中,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和人文精神,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完美融合。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姜红则围绕“泛酒店人才培养共同体结合AI专业重构的创新”这一主题,分享了学院以打造“数字孪生+文旅基因”双核驱动的新型酒店管理学院为目标,突出“红色服务传承+智能运营创新”办学特色,在“AI+酒店”教育教学改革、“文旅+非遗”系列活动、“赛训一体”实训基地建设等文商旅教育融合方面的有效探索。

图为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平行论坛:分域深耕细研,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下午两点,三大平行论坛同步在漕宝路校区开启,分别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教育合作网络建设、AI赋能商业教育三大议题,实现“精准议题、深度研讨”。
分论坛一:跨界与融合——解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该论坛在综合楼302会议室举办,由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席宇斌主持。

分论坛一:跨界与融合——解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活动现场
月星集团副总裁、黄山水云间联络官陈震以“深耕康养旅居新生态,推动文旅消费新模式”为主题,分享了旅居相较于传统旅游停留久、消费高的优势,已成为全龄刚需,针对不同人群,文旅企业需打造多元全龄服务空间与全周期产品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南方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江金波围绕“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阐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现实与理论背景。他深入剖析了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介绍了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等实施路径与典型案例。最后提出数据孤岛等关键挑战及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制度供给等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趋势。
暨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文吉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商文旅融合的实践经验与趋势探索”,目前商业、文化、旅游产业正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她通过深圳欢乐港湾等案例,展现了多元业态融合、空间重塑及价值共创的实践,打造全方位消费生态圈。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则聚焦“文化、科技与旅游的融合与创新机制研究”,深入探讨了文化、科技元素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她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资源的科技转化成为提升旅游体验的关键。通过创新机制,如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旅游产品与服务升级,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分论坛二:融合与发展——以国际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推动全球教育治理
该论坛在综合楼5楼未来数字中心举办,由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琳主持。

分论坛二:融合与发展——以国际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推动全球教育治理活动现场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吕康娟以“国际认证驱动的合作办学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了AACSB认证的核心理念、悉尼工商学院的认证历程以及通过认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包括使命驱动、持续改进、动态调整等理念,以及在认证过程中如何通过撰写报告、现场访视等环节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南京财经大学梅西学院院长杨智华围绕“合作破局,融合创新”,探讨了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与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推动商科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涉及合作项目的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商科人才。
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分享“新时代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强调了中外合作办学应深化课程改革,引入AI、大数据等前沿课程,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迈向“扩容提质”的新阶段,加强“以师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中心主任、西密西根学院前院长梁林红则聚焦“以国际教育创新网络推动全球教育治理的探索与思考”,阐述了国际教育创新合作网络的核心特征、作用机制以及中国模式的特点,强调了通过构建多层次联盟平台、打造实体创新枢纽、主导知识生产与共享、参与及主导标准与规则制定等方式,推动全球教育治理向更加公平、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分论坛三:发展与创新——AI赋能产业变革重塑商业教育
该论坛在综合楼324会议室举办,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鲁晓丽主持。

分论坛三:发展与创新——AI赋能产业变革重塑商业教育活动现场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蔡震尧以“在AI浪潮下打造国际化的产教融合实践”为主题,围绕着深度对接行业以形成体系化产学研平台以及在AI浪潮下将产学研连接人才培养两方面的问题,分享了国际化战略驱动的产教融合实践,并详细介绍了包括以AI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在地国际化与学历留学生培养创新、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以及国际化与行业融合的高端培训等具体的实践路径。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海胜围绕“数智赋能商科教育的江财工商实践”,介绍了在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需求背景下,学校为转型而研发江财工商数智化模型,并构建起"AI + 教育"的总体布局。通过介绍AI赋能实验室、教学、产研、行政、大模型和数据治理的现状,指出实现了从教学科研到校园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全流程覆盖,并提出了书写数智化育人新篇章的未来展望。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副院长石芳芳分享“重构教育生态:AI赋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从三个层面上系统地分享了AI赋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核心层面上聚焦教学主体与过程的深度重塑,不断提升教师的AI素养与智能教学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支持层面上构建全方位的赋能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坚实支撑;在宏观层面上,则致力于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教育生态,以AI构建个性化成长新生态。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郝飞则聚焦“探索酒店业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与无限可能”,详细介绍了其学院全球首创的“酒店业AI”硕士项目,该项目直击行业人才缺口,融合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前沿课程,并依托实习酒店开展实战教学;现场还展示了无接触入住、数字人服务及智能机器人等相关的产学合作成果和校友资源,凸显出AI重塑行业的潜力。
圆桌论坛:产教对话联动,共绘教育未来蓝图
下午三点半,“跨界、融合、发展、创新:产教对话,教育向未来”圆桌论坛正式举办,由学院执行院长胡笑寒主持,汇聚高校与企业代表,实现“产教双向对话”。与会嘉宾就商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等核心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论坛由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胡笑寒执行院长主持。

圆桌论坛:产教对话联动,共绘教育未来蓝图嘉宾交流
论坛直击“产教跨界的需求痛点与能力匹配”这一核心议题。携程集团全球酒店程长营总经理曾姝姝从携程集团文旅业务对人才需求出发,通过AI技术赋能内部600多门课程,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复星文旅联席首席人力资源官郭强则介绍了其基于客户圈层细分推出的AI服务大使“JO”,展现了服务智能化对人才数字化素养的迫切需求。面对来自产业端的挑战与机遇,高校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变革方案: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史达指出,推动师资转型是关键,学院要求教师制定AI赋能教学方案,主动适应行业变革。西交利物浦大学产业家学院执行院长徐笑波则从六个维度系统提升AI教育,其产业家学院更是直接依据产业需求设置硕士培养方向。在“产教协同的创新与突破”实践环节,各方分享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院长秦俭介绍了学院的“院企工作坊”采用“企业出题、师生解题”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探索真实课题。西交利物浦大学则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本次圆桌论坛生动演绎了“企业出题、院校答题”的协同模式,在需求对接、师资转型、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了多项共识,为构建大学-产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邀请共同体牵头单位锦江集团现场展示鲜肉酥饼的非遗制作,嘉宾现场体验了制作过程,随后实地走访对漕宝路校区的办学环境、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有了更直观了解。

共同体牵头单位锦江集团现场展示非遗制作
实地参访:感受实践成果,深化产教融合认知
9月27日上午,参会嘉宾前往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习基地和平饭店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深入了解产教融合的“洛桑模式”。
第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商科联盟会议圆满落幕,确定下一届会议由贵州财经大学主办。 本次会议通过开幕式、主旨发言、平行论坛、圆桌论坛及实地参访等环节,为中外合作办学商科领域搭建了“高校-行业-企业”协同交流的平台,在跨界融合、AI赋能、产教协同等方面形成多项共识,将为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杨雨萌、李佳晟、蒋若彦、黄欢
摄影:活动主办方提供
审核:胡笑寒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