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内新闻
 
上海商学院赴徐汇滨江开展沉浸式案例教学 生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5-11-28
 

2025年11月27日,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劳晓芸带领师生团队,前往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主题的沉浸式案例教学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书记导课、实地讲解、学生案例展示与教师深度解析相结合的形式,将理论课堂搬至发展一线,使抽象理论在鲜活实践中得以深刻印证与升华。

教学活动伊始,劳晓芸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导课。她围绕人民至上理念、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以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关键维度,系统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论根基与实践要求。她强调,这一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勉励师生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并积极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学习研究与未来工作实践。

图为劳晓芸进行专题导课

在随后的现场教学环节,师生们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实地探访并深入了解徐汇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成果、功能布局与服务理念。从昔日的工业岸线转型为如今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公共客厅,滨江区域的规划与变迁,成为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教材。同学们通过亲身感受滨江贯通开放的壮丽图景、完善的便民服务设施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直观体悟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践导向。

图为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为师生讲解

现场参观结束后,张冰就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案例式教学效果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应着力构建“课前探究-课中沉浸-课后践行”的全链条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案例预研,课中进行现场沉浸、深度讲解、互动研讨,课后推动知识内化与价值践行,从而形成“认知-认同-践行”的育人闭环,实现思政课不仅触动心灵,更能指引行动。

图为张冰进行案例式教学

随后,同学们分组汇报了前期精心准备的成果。《江滩焕新映初心——徐汇滨江“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答卷》展现了滨江区域如何从工业岸线转变为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方寸之间,烟火万千——15分钟的一站式生活》聚焦社区生活圈建设,揭示了城市治理如何通过精细规划提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与幸福感;《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蜕变》则通过另一个滨江区域的转型案例,印证了“人民城市”理念的广泛实践与显著成效。此外,展示还延伸至更广阔的民生领域,《山海同兴践初心:脱贫攻坚人民至上答卷》回顾了我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坚守的人民立场,而《普洱茶文化传承与发展》则探讨了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中如何惠及广大茶农与消费者,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与人民共享。

图为学生成果展示

李永峰在学生展示后进行了精准解析与理论升华,并对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案例式教学效果给出了自己见解。她认为,要构建“选例精准化、教学互动化、价值引领深化”的三维体系,实现“从案例到理论、从课堂到社会”的价值传导,让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力真正落地生根。

图为李永峰进行案例式教学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次学习,让我对‘人民城市’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这次沉浸式思政课堂让我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了思政课的意义。”

此次沉浸式案例教学是上海商学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将课堂延伸到真实场景,将理论讲授与实地感知、案例分析深度融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更有力地促进了理论知识向价值认同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有效引导广大师生深刻感悟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坚定了为建设人民城市、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智慧的信念与决心。

图为师生合影

撰稿:李永峰

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张冰

责编:张曼麟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