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弘扬“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秉承“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锚定“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现代商贸环境的商科应用型人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为展示立德树人成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推出审核评估系列专题,将持续分享学校及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成效,以飨师生。
一、学院简介
商务经济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金融学、商务经济学、经济统计学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际商务硕士(MIB)和金融硕士(MF)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职工 94 人,其中专任教师 79 人,高级职称占比39.2%,博士学历占比88.6%;聘任来自企业及海内外其他高校的校外导师和兼职教师60余人。现拥有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及上海A类人才等高层次专家学者8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日制在校生165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7人,本科学生1496人,留学生53人。
近五年,学院获批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金融学、商务经济学)、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个(税收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商务经济学获评“A+”,拥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5门、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13门、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院建有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商务经济研究基地)、上海市参事室上海商学院唐海燕参事工作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基地贺瑛工作室等科研与咨询平台。应用经济学被列为上海市高原学科(II类)、“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通过第一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评定。

图为“三全育人”党员先行——“我为学生办实事”活动
二、党建工作成果: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
加强组织建设,激活课程思政主引擎。对照院系党总支“五到位”的要求,将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全覆盖,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
发挥制度优势,夯实课程思政主阵地。开展“课程育人师生荟”“党员领跑课程思政”等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教学名师、共建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磨课研课,切实将教师党支部推到深化课程育人的“第一线”。学院获得市级立项示范课程3门,获批市级课程示范建设团队2个,税收学专业开发并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图为税收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强课程思政主力军。金融系、商务经济系先后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称号,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学院拥有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教书育人典型,多名青年教师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中斩获奖项和荣誉。

图为2024年度荣誉体系表彰人员




图为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及示范课程
打通一二课堂,精研课程思政主脉络。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商经大讲坛”,聚焦脱贫攻坚、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开展十余场,引领学生将学习实践融入时代大潮。多个团队和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市赛等高水平竞赛中屡获一、二、三等奖。

图为“商经大讲坛”报告
三、教育教学成果: 以本为本 深耕细作
学院紧密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聚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
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深化产教协同,强化实战育人。学院构建“学-研-训-赛-产”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设计认知、专业、综合与创业实习四大模块。与上海证券、百联集团等企业共建高水平实习基地,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毕业答辩等环节。持续推进“三学期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比例超过60%。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上海同类型高校平均水平。

图为“学-研-训-赛-产”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商科教学改革创新:贯彻OBE理念,推动教学数字化与质量提升。学院全面贯彻OBE教育理念,系统修订5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估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级支撑矩阵。在教学改革方面,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型,创新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试点“一页式、半开卷”等考核方式。推进课程体系数字化重构,率先布局“商务数智化”“数字商务”“智能金融”等前沿微专业,组织编写《数字经济与贸易》等教材。在数字技术赋能商科教学方面,立项校级“人工智能AI+”课程4门,“课程专属智能体”建设课程4门,AI赋能教改项目2项,系统构建技术驱动的商科教学新生态。



图为开设“商务数智化”“数字商务”“智能金融”微专业

图为课堂教学研讨
国际化商科教育:拓展合作认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商业人才。学院先后与欧美等多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举办本科层次的“2+2”国际联合学生培养项目。2022年以来选派62名学生赴英国等国家的高校参加交流项目,55名学生考入悉尼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在籍留学生53人。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国际化,组织商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参与ACBSP国际认证,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与国际化师资引育。

图为学院师生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学习交流

图为学院留学生顺利毕业

图为学院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
人才培养核心保障:筑牢育人根基,促进全面发展。育人方面,推行“学业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本科班级管理,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系部、班级、宿舍制度,形成“领导干部-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网络。质量保障上,持续完善“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并由院级督导组常态化检查课堂教学、试卷、论文等环节,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文化培育方面,积极打造以“九守文化”为内核的特色质量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近三年,学院共有6个班级获“学风示范班”称号,学生参与进博会等志愿服务超600人次,在校期间获国家认可职业资格证书106人次。


图为学院学生任“进博会”志愿者
科研赋能教育教学:开拓创新反哺教学育新人。学院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强化商务和金融融合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学科建设-校企融合-创新团队-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模式。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6项,教育部与其他省部级项目26项;在《Management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80余篇;40余篇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采纳,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等。同时,推动科研团队深度参与本科教学,构建“科研导师+课程融合+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

图为教师在UTD-24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发表论文

图为教师李欣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来源:教务处、商务经济学院